南京城傾盆大雨,遠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城也電閃雷鳴。
乾清宮內的燭光搖曳不定。
崇禎從床上起來,披上一件外衣,走到了乾清宮門口。
他抬起頭看著天空,漆黑的天幕,被一道道閃電劃過蒼穹,映照得世界一片慘白。
不多時,雷聲陣陣,大風涌動。
他心中推算著,曹文詔應該已經到南京了。
曹文詔到南京,南京城大概率會成為一片血海。
這一次估摸著會死很多人。
他的心頭還是有些發(fā)緊的,畢竟現(xiàn)在是實打實的殺人,而且是拿讀書人開刀。
心頭發(fā)緊當然是正常人該有的情緒,這一點他還是能夠認知清楚的。
不過這一路走來,殺了那么多人了,慢慢的也開始習慣。
變天了。
如果要變得更徹底一些,就從南直隸開始變吧。
為什么這么說?
表面上看,是南直隸的勛貴和官員為了對抗新政,那公田案和黃冊案來搞事情。
當然,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
不過真正的高手推斷時間,從來不是看表面,或者說看眼前發(fā)生了什么。
而是看發(fā)生的事情背后的底層邏輯,從而在推導出沒有發(fā)生的事情下面是處于什么形態(tài)的。
南直隸的矛盾爆發(fā),簡單點來說,就是大明朝末年固化的生產關系與國家利益之間的沖突。
國家需要向死求生,需要改變稅制、土地政策,重新分配生產資料,改變生產關系。
而明末固化的生產關系,是這兩百多年來,利益集團不斷兼并、膨脹之后的結果。
整個利益集團以大明朝的勛貴、大地主鄉(xiāng)紳為主。
他們掌握了生產資料。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