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甲唱名完畢后,所有進士手持敕書再拜,殿內(nèi)會傳"賜進士袍笏",就是發(fā)工作制服了,進士們換完衣服,入殿內(nèi)向皇帝謝恩,就完成了唱名賜第儀式。
至于為什么會兩次要求確認進士的籍貫和父祖姓名,因為在這個上面鬧過烏龍,雖然每科進士人數(shù)不多,但同名同姓的事還真遇到過,還比較尷尬。
唱名賜第,只是殿試過后新科進士們的第一個慶典活動,此后他們還要謁宮門向皇帝謝恩、赴國子監(jiān)拜謁先師孔子、參加聞喜宴等,當然,最重要也是最風光的當然是跨馬游街,最前面的狀元甚至可以享受只有皇帝才能有資格使用的七騶金吾衛(wèi)開道引路,道路兩旁行人競相觀瞻,何等榮耀。甚至還有可能被人榜下捉婿,大小登科一日舉行。
接下去就是進士恩榮宴,也作“瓊林宴”,是皇帝為嘉獎新科進士,特地御賜的宴席。新科進士與各考官在參加宴席時,均需佩戴帶有恩榮宴標志銅牌的簪花。狀元的簪花與其他人相比更加高級,可見對狀元“狀頭”身份的特別關(guān)注。
恩榮宴次日,皇帝按制御賜狀元冠帶朝服一襲,賜每名進士寶鈔五錠。后三日,狀元率諸進士上表謝恩。
上表謝恩環(huán)節(jié)也有著嚴格的禮制規(guī)定。作為殿試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與殿考一樣,上表謝恩儀的舉行地點也在主殿奉天殿。
進表謝恩舉行的前一天,鴻臚寺官先將表案布置于奉天殿殿門東側(cè)。當日一早,皇帝穿皮弁服,御華蓋殿。執(zhí)事官行禮完畢,再由鴻臚寺官奏請轉(zhuǎn)升奉天殿。
百官則穿朝服,按常儀行禮侍班。鴻臚寺官引狀元及諸進士按序入班,向皇帝行四拜禮,狀元率諸進士進表。然后,禮部官跪宣表目,宣畢,狀元及諸進士行四拜禮。以上儀節(jié)完成后,鳴鞭,皇帝起駕,上表謝恩儀結(jié)束。
上表謝恩儀的次日,狀元率諸進士到國子監(jiān)“謁先師廟,行釋菜禮”?!跋葞煛保纯鬃?,“謁先師廟,行釋菜禮”,意在提醒狀元及諸進士,在日后的為官生涯中,務必將儒家思想作為輔君輔政之道。
最后,皇帝授新科進士官。殿試結(jié)束后,一甲進士無須再進行考試,直接由禮部送往吏部授之以官。
一甲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二、三甲考選庶吉士,皆為翰林官,其他“或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太常、國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縣等官”。
自從章子俊考取了進士后,就在等吏部授之以官職,這些日子可謂熱鬧非凡,弄得章子俊腳不著地,對于這些新進士個個歡天喜地,可章子俊就像是一個木偶,被這些繁瑣的步驟弄的神情疲憊。好在眾人把主要目光全部投向在前三甲上,像章子俊排名第八,就是給人家“抬轎”的,花花轎子眾人抬嘛,缺不了眾人得吹棒。
現(xiàn)在的章府可謂是熱鬧起來了,先不說街坊四鄰,就是家中的杜家傭人也是水漲船高,門口的匾額早就換成了“章府”,可以懸掛在正中間,杜老頭站在門房口,頭有點成45度狀了,杜大娘前天去買肉,肉鋪老板多給了二兩外加一根大筒骨頭,而杜壯連夜把門口的門檻加高了一層,聽說前坊間林家藥鋪托人來說媒,要把女兒嫁給杜壯,杜老頭已是笑的見臉不見眼。
關(guān)于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全是章二寶在晚飯時說與少爺聽的市面消息,還有在少爺唱名賜第那天,有保長帶頭,在整條街上放起了爆竹煙花。
從昨日起,每天都有街坊四鄰時不時地送來了許多東西,什么樣的東西全有,有送桌椅板凳的,有送雞蛋肉食的,也有送蔬菜水果的,還有人直接送人的,說是幫傭做丫鬟,這些全被杜老頭攔在門外了。
刑大哥在章子俊會試時,通過劉升的傳話找了李賢,前幾日差事下來了,兵部的任命為北五城兵馬司指揮,正六品官職,五城兵馬司共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指揮,比先前的降了一級,雖然降了一級,不過是在京任職,比地方上的守備級別還是要高出那么一點,二哥徐經(jīng)年本想跟著去,有大哥罩著混個小頭目什么的,后然一想還是放棄了,打算跟著章子俊混了,說是要做護院,現(xiàn)在章子俊為了二哥徐經(jīng)年這事也不好勸啊,說,不同意好像是推二哥走的意思,而徐經(jīng)年是有家眷的,一大家子要養(yǎng)活,等于是二哥徐經(jīng)年這一大家子要章子俊擔起來,而章子俊最怕的就是這個事,古人說“家大業(yè)大”。目前章子俊家是大了,在業(yè)上還是苦哈哈一個,房子“租的”,田地沒有,商鋪也沒有,卻要養(yǎng)活這一大家子“不相干”的人。
不日終于等來了吏部的文書,授翰林院檢討從七品,這個職位已經(jīng)很到位了,前十名中雖是第八名,一上差就是授翰林,而升職的空間相當大,可能是李賢做的手腳,狀元只過是任編修一職,正七品,按名次來說,最大可能是某一科的給事中,雖然給事中的官職是正七品,可在翰林院的升職空間更大,而且是妥妥的清流,除了給事中外,進入翰林院,也不會是檢討,而是庶吉士,可章子俊直接給了檢討一職,可謂是皇恩浩蕩了,也可能是目前朝堂上缺官嚴重。
這樣的好事?lián)Q成別人肯定是喜出望外,可對章子俊來說哭笑不得,原因是要在翰林院這個清高衙門耗著了,熬資歷了,雖然很清貴,卻沒什么油水,章子俊不喜,這樣的官誰要當誰去,反正章子俊不去,對章子俊來說往上爬不感興趣,科舉是為了有“特權(quán)”,能在大明活的自由自在一點,最好弄一個外放到江南的地方官,一畝三分地過自己的生活才是首要,距皇帝越近越危險,說不定什么時候再來一場“奪門”,像于謙這樣的清官也被咔嚓了,下面的蝦子莫名牽連的不知其數(shù)。
“朝廷已下了文書不能更改,別人求都求不來,小子喂,你當是在章家堡村啊,想怎么樣由你,孺子不可教也?!?br/>
這是李賢的話,因為章子俊不得不上李賢的家門了,果然這一次的任命李賢做的手腳,原因很簡單,李賢剛?cè)腴w,需要人手啊,每一位大佬身后都有自己的勢力,要不然就像水中的浮萍空啊。
不過隨后的話道:“真想要外放,也要做滿一年后才行,這叫增加資歷?!?br/>
什么叫無奈,李賢明顯是誤會了章子俊的想法,想外放賺資歷好往上爬,急功近利了。隨后李賢就像是一位導師,為你指明方向道:“為什么要在京做滿一年后再外放,那是有原因的,京官外放分為三種,其一是貶官。其二是朝廷外派,下去主持一方,往往跟某地需要治理一番有關(guān),這樣的外派有點欽差的味道。其三是皇帝下旨,內(nèi)閣批準的欽差,比如賑災、治河、平亂。查重大案情等。”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