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出這樣的月報,首先就是降低成本,主要是印刷成本,用雕版的話,成本就會很高,這就要用到活字印刷,用銅活字的話,成本投入比雕版不知大了多少,所以章子俊在想怎么用鉛活字來替代,好在鉛活字的合金材料,目前大明都有,章子俊來到了國子監(jiān)找了祭酒陳鑒,聽說翰林院要查看制作銅活字的母板,原來是刻在磚版上的陰文字,把銅水澆上去,冷卻打碎磚版后得到一個銅字,再經(jīng)過修整就是一個印章一樣的陽文字,再把一個一個陽文字排版后,形成一句字組,而且銅活字沒有在底部開溝固定,印刷時會有間隙晃動,有些還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歪歪曲曲很別扭,這就為什么活字印刷不如雕版的原因,
如果把銅改成鉛的話,成本將會直線下降,一斤銅可以換十斤鉛,而銅的溶點比鉛要大,章子俊記得通用的活字合金由鉛、銻、錫組成,配比一般為銻11~23%,錫2~9%,余量為鉛,依不同用途進行選配。以反手字進行縷金鑄刻的方式篆上去。此種三元合金的優(yōu)點是熔點低,熔融后流動性好,凝固時收縮小,鑄成的活字字面飽滿清晰。
銻在明朝不叫銻,而稱“連錫”,在制作銅錢時混合“連錫”,那么就是一個制作銅錢的配方,只是把銅換成鉛就可以了。
陳鑒本來就是書迷,聽說章子俊要把銅改成鉛澆筑活字,非常好奇,看著章子俊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不像是無的放矢,就跟工部要了許多的鉛塊來,開爐一試果然得到字面飽滿清晰的鉛字,比起銅字來相差不大,而且修整起來更加容易,經(jīng)過章子俊在每一個活字邊上開一個缺口,在排列時,木匣上的凸槽剛好鑲嵌在缺口里面,這樣哪怕中間缺字,每一個字不會晃動,也不會再出現(xiàn)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排列非常整齊。
這樣的改良,是一個重大的功勞,必將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國子監(jiān)一定要上報的,朝廷本身全是讀書人,這種功勞章子俊非說是陳鑒發(fā)現(xiàn)的,而自己只是在邊上提出幾個建議,功勞全歸陳鑒,這可把陳鑒激動的熱淚盈眶,拉住章子俊的手不停地左右亂晃說道:“子俊啊,老夫就依個老,送你個字如何?”
章子俊回道:“有當(dāng)今國子監(jiān)祭酒大人給的字,求之不得啊?!?br/>
陳鑒晃著章子俊的手道:“唉呀呀,容老夫細細想想,”最后拿出《大學(xué)》一書道:“詩云:“穆穆文王,於(音烏)緝熙敬止?!睘槿司轨度?。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br/>
這段話的意思是對文王而言,周文王他只是一個人,但是他卻面對不同的關(guān)系,所謂五倫關(guān)系。五倫關(guān)系里面,在這里只講到二倫,所謂君臣、父子。經(jīng)文當(dāng)中說,為人君,就是做國君,做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要依歸在何處?依歸到仁,仁慈愛民、以民為本、以德治國,這是領(lǐng)導(dǎo)應(yīng)當(dāng)負起的義務(wù)。文王對他自己的臣下,他就是君的角色,所以他就需要行仁,關(guān)懷、愛護自己的部下、自己的百姓。古人講,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作之君,是領(lǐng)導(dǎo)他們,把他們帶上幸福美滿之路;作之親,是關(guān)懷愛護他們;作之師,是教導(dǎo)他們,讓他們斷惡修善,也能明其明德?!笧槿顺迹褂诰础?,臣就是臣下、下級,做臣下對上級要忠、要敬。忠就不逆,不會叛逆,叛逆的心是大不孝、大不忠,忠和孝是一不是二。對父母就言之為孝,對國君就說忠,是一個心,不是兩個心,忠心、孝心是一。我們講,對父母要孝敬,對于自己的領(lǐng)導(dǎo)也要忠敬,所以為人臣,他的心應(yīng)該皈依在敬上。
子俊啊,老夫就取一個敬字吧,就叫“敬一”如何?
章子俊喊一聲,哎呀呀,實屬愧領(lǐng)了,隨即深施一禮。
古人呼名,是有許多忌諱的。《儀禮·士冠禮》云:“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自謙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彼此地位相當(dāng)者,尊稱別人用字不用名,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如果他人是平輩,關(guān)系好,必稱字而不用名,以示親切。生疏的人之間稱名,長輩或者高者對下稱名。但用字稱呼某人,則表現(xiàn)了特別的關(guān)系。
字一般指表字,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guān)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后稱字為表字。
《禮記·檀弓》曰:“幼名,冠字?!比艘簧聛砭偷糜筛改钙饌€名,這個名稱為“小名”或“乳名”。等長到20歲,可以綰起頭發(fā)戴上帽子成人了,還得由父母鄭重其事地為其舉行“冠禮”,再給他起個名,也叫“表字”——表示他“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人不可復(fù)稱其名,故冠而加字”。因而,古代平輩之間甚至一般關(guān)系的尊長對晚輩都應(yīng)該以“字”來稱呼對方,以示尊重,自稱則必須用“名”。
“字”雖然是自己的,但卻是為外人稱呼自己的時候準(zhǔn)備的,自己從來不去使用。例如,劉備、關(guān)羽、張飛都可以稱諸葛亮為“孔明”,但諸葛亮本人卻只能自稱為“亮”。
此外,名與字有不同功能:“名以正體,字以表德?!眿雰撼錾潦?,父母和長輩顯然無法斷定其將來的德行如何,因此,為孩子取“名”一般都選用意思比較寬泛的字。待孩子長大,至弱冠之年,其個性、稟賦包括缺點已為外界所了解,此時,長輩再為其加冠表“字”就有了表揚、勸誘、敦促之意。
章子俊的內(nèi)心里卻是在說,好你個陳鑒,倚老賣老得了天大的好處,還占便宜,以后別人叫我敬一了,聽著很別扭,不過還算可以接受。
給章子俊取表字就代表陳鑒在無意中,屬李賢陣營了,而陳鑒這個人愛看熱鬧,也看爵舌根子,無形中得罪許多人,可他自己還不知。
不管是誰,從貧民百姓到廟堂之上,人人都要相互抱團,不然活的很累,哪怕是像于謙這樣的人物,一心為朝廷,到頭來自己活的很清苦,成了孤家寡人,一樣被砍頭。
章子俊當(dāng)然知道其中的厲害,像夏志明、袁潔、嚴祖興、吳道宏、王存禮他們主動來結(jié)交,也是想著抱團,而且這些人的背景都不一般,起碼在老家都是有明望的大戶人家,家有千畝之資。
如果想指望朝廷的公正,就別想了,就說現(xiàn)如今這位英宗皇帝的能力不如代宗,對于這樣一位皇帝,也許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好人,因為他廢除了明朝的殉葬制度,而且釋放了建文帝后代(明成祖朱棣繼位后,將其關(guān)押),也因此被稱為英宗。但是他對于明朝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被他直接殺死的忠臣也有數(shù)人,因他而死的官兵就有20多萬,以及各地的流民,對于后面明朝的敗亡,從明英宗朱祁鎮(zhèn)開始埋下了導(dǎo)火索。
章子俊很明白明朝的歷史,一個人是改變不了歷史的進程,只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觀之,一個不想當(dāng)官,一心想外放的章子俊,誰也不敢得罪,對誰也不想說真話,就是這樣,還會莫名其妙得罪一些人,比如萬安一批人,就因為章子俊跟陳鑒走的近,而陳鑒曾背后說萬安的“壞話”。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