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邊關軍情,本報特約通訊員吳狀富報道,韃靼侵擾涼州,因韃靼北部亦卜刺因等入河套駐牧受阻,被朝廷駐守榆林衛(wèi)的有效阻擊,加上平安伯護衛(wèi)兵火槍的打擊,小王子及胱羅干之子火篩居賀前山后,邊關軍士與之相倚,勢力日強。正月二十八日,入寇涼州。總兵官都督劉寧劉大人與戰(zhàn)林山墩,斬敵酋三人,擒五十余人。相持至日暮,又來偷襲,劉寧大人揮兵戰(zhàn),擒其頭目一人,斬三十余人。深夜又來,斬二十余人。次日左參將楊玉大人卒兵來授,副將陶楨大人也兵亦至,北寇姓退逃。
后然韃靼久見無望,又攻涼州,又攻宣府,三入遼東,目前邊關戰(zhàn)況激烈,我們的安定生活來之不易,特向守關將士至于最崇敬的敬意。國家安定才能安居樂業(yè),國家強大外敵才能有所畏懼。
本報特約記者趙光報道,今期邊關內亂頻發(fā),跟朝廷對待邊民的政策分不開,廣西平樂、永安壯族起事,為閔珪大人所破。府江兩岸瑤民與永安之茶山、力山瑤民起事。兩廣總督閔珪大人調兵六萬,分四哨前往征討,自象州、修仁至平樂,一路破山寨一百八十六個,斬首六千千有余。本報認為殺戮能解決一時,卻解決不了壯族、瑤民起事的根本。
另有福建上杭民起事。內閣命金澤大人總制江西、湖廣、福建軍務,進行彈壓。
陜西有僧人據(jù)終南山起兵,即敗。凡此種種民亂,望新一屆內閣李東陽大人、謝遷大人有所作為。
另有意外之喜,僉都御史許進大人率兵出嘉峪關,現(xiàn)已攻克哈密。哈密再一次回到了我朝手中。
本報駐邊關通訊員魚得福詳細報道,吐魯番速壇阿黑麻自稱可汗,侵沙州,脅罕東諸部。兵部尚書馬文升大人計虜黠桀,必加兵。遂召諳熟夷情肅州撫夷指揮楊翥大人,籌謀對策。楊翥大人說:以罕東兵三千為降,我兵三千助援,裹糧數(shù)日,間道兼程,一舉可克。兵部即數(shù)罕東、赤斤、哈密三衛(wèi)選兵,由副總兵彭清大人統(tǒng)率前往抵御。月末,劉寧大人及副總兵彭清大人以三千騎出嘉峪關,倍道旬日,抵哈密,番將牙木蘭乘馬逃遁,官年授城而死,斬余黨六十人,降八百人,獲陜巴妻女還師。本報還在繼續(xù)追蹤報道中。
本報記者姜太公在永和殿宮門外報道,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馬文升大人日前上言說:近來災異迭見,皆由賦繁役重所致。過去百姓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上稅,而今卻要交納十之四五。過去京師倉庫容易納滿,而近來雜費倍于過去,絲綿花絨布一切物料,交納反而更難。江南兌運,正糧一石,費用卻需三四石。桑蠶盡鬻而絲絹不免,田畝盡鬻而稅糧猶存,賦重民困,從未有甚于此時。我們敬愛的皇上,身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為民之策。已下令下所司議之,共筑幸福家園。
第五版,趣聞趣事,民間故事,這版主要刊登白話小說連載,民間故事等,章子俊昔日在天順年間,為躲避石亨弄權時藏在姚府西院一年之久,整日里說的哪些故事當初由姚穎、子雅她們記錄整理出來,現(xiàn)在正好拿出來連載刊登,有金庸的《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天龍八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本報特約評論員雄雞報曉即日起連載《射雕英雄傳》,每期連載一章,這種白話小說和文言相結合的小說話本,一下子抓住了閱讀者的心。
第六版,天文地理,醫(yī)療衛(wèi)生,十萬個為什么?
這一版就是小學初年級的課本,十萬個為什么?
就是幼稚園的水平,比如,為什么會刮風下雨。為什么雷電時,先看到閃光再聽到雷聲。為什么水燒沸后會冒汽。為什么我們會生病。為什么夏天狗老吐舌頭?為什么牛羊不吃草時嘴為什么還在動?為什么有的植物開花有的植物不開花。為什么天會下雨。為什么太陽是圓的?為什么物體會落到地面上?為什么車輪是圓的?為什么人要打哈欠。為什么螢火蟲可以發(fā)光?為什么風箏能夠飛上天?為什么蜂窩都是六角形?為什么......。除了科普日常知識外,十萬個為什么很好地包含了古人所有好奇心,從中也知道了科學中的生活常識及一些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方面知識。不是說古代人愚昧,而是在許多的常識方面被弱化、神化,加上普遍沒讀過書,不認識字,個人接收的都是生活中的真實經(jīng)驗,沒法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親身所經(jīng)歷的,所以就會缺乏想象的結論。對以說服不了自己的事物出現(xiàn)時,就被神化了。
第七版,詩詞歌賦,主要刊登所有文人前來投稿的詩詞歌賦,每一首都有主編的評語,并被打上等級,分為上等、中等、優(yōu)良、良好。第七版是讓讀書人,士子、文人為之發(fā)瘋的板塊,所有被入選的詩詞歌賦,按不同的等級還會有一座可傳子孫的實物獎勵,可是更看重的是有《大明時報》大紅印章的一紙獎狀文書,某某某在《大明時報》詩詞歌賦月賽中榮登魁斗,獎勵平安府出品的琉璃飛馬一座,底座刻上其名,永作紀念,流芳后代。余下分別是中等木雕一帆風順一只,優(yōu)等銅制獎杯一座,良好銅制小一號獎杯一座,并全部會刻上文字,以資鼓勵。
同樣的獎勵還有在第八版上,天下文章,轉載或是刊登前來投稿的文章,體裁不限,只要是好文章,就會有獎勵,同樣的平定等級和獎勵。如果文章好成績優(yōu)良還為寒門士子們提供“獎學金”。
這樣做無形中把《大明時報》變身成為繼國子監(jiān)后能代表民間的評語及獲獎機構,勢必會影響到往后科考會試中去,這讓章子俊想起了明末時期東林黨的做法。先不管這些,為了生存,不光是為自己,等自己死后還要為子孫著想,不得不為之了。
就這樣第二十三期三百份《大明時報》一天內被送光,對,是送不是賣,其中一大半被送進了京城各衙門內,分別由袁潔、劉壁、鄒智、曹保送往各衙,其中鄒智的翰林院引起了轟動,在禮部曹保被同行罵道:“有這好事,主事大人為何不早通知,好讓大家也出份力?!币驗樵谶@一期的報刊中看到了報中對官員的尊重,在京城為官的都是人精啊,看看連死去的人,致士的也不放過,評語都很高,這將會影響到將來自己的那一天。翰林院的轟動是因為早期的《大明月報》怎么變成了《大明時報》了,而且沒有當前有翰林院的文章,全部報道用白話文,能看明白也能把每個文字讀出來,怎么感覺就那么地別扭,越看越不懂呢?
除了送出朝廷各衙門外,其余的二十三期《大明時報》被送進了京城內各個飯莊、酒樓、茶樓、勾欄、書院、商會等場所,因為是白送,這些場合都樂意接受,古代對待有文字的不管是報還是書,都是很敬仰的,也會小心地收藏,因為凡是帶字的紙,從心底里會生出一絲敬畏。而且書籍很貴,不是平常百姓家里能有的東西。
送出了三天后,章順感覺怎么沒有翻起一絲漣漪呢?一邊按排第二十四期的《大明時報》,正在納悶時,就聽到門房口有人大吵大鬧起來,章順急急往大門小跑而去,老遠看到一老婦正座在大門口地上撒潑打滾,邊上圍著鄰近的街坊市民,也在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門房張老頭帶著二名衙皂呵斥著什么。
了解情況后才知道原來是通訊員花開富貴報道的一篇煤石坊張媒婆家的偷盜案文章出現(xiàn)了差池,張媒婆羞于見人,故而來到報社門口大鬧起來。說了羞于見人,卻在地上撒潑打滾不羞人么?這讓章順看不懂,摸不著頭腦。章順不得已讓門房張老頭打發(fā)了二名衙皂,曉之以理,好言好語勸慰著張媒婆。
目前這些通訊員,記者、特約寫稿員都是袁潔他們在朝廷內部的門生、學生或是好友、親戚等關系戶安排,這些人分布在各衙門內的小吏,沒有經(jīng)過正式的培訓,有人連新聞是什么都不明白,只知道不管是什么消息都可以投送到報社去,為了掩人耳目就用佚名的方式,取一個“網(wǎng)名”什么的,這樣做每月可領取報社一筆酬勞,可補貼家用還沒人知道,好在都是讀書人,還有點操守,送來的都是真實事。比如煤石坊張媒婆家的偷盜案,估計那個叫花開富貴的連現(xiàn)場都沒有去看,私下里問了辦案的姚捕快后,就寫了一篇。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