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關(guān)于十公子之事,務(wù)必要公平正正。”
“不可存有私心。”
“此時的公子早已不是昔日不諳世事的年輕人了!”
兩天后,秦長青收到華阜送來的人名冊。他翻開冊子,上面有幾名字非常熟悉,也有不少名字聞所未聞,更有幾名名字超出了他的預期。
華要、章豨、蔡和、楊喜、蘇胡、王伏、桓陵、馬珪……
華要、章豨、蔡
章氏雖不如蒙氏、王氏、楊氏、馮氏那樣顯赫,但在關(guān)中氏族中曾是一個不小的勢力。隨著章愍的去世,章氏一度呈現(xiàn)衰敗跡象,但章邯承襲章愍的爵位進入朝堂后,穩(wěn)健行事,使得章氏不僅未見衰退,反而逐漸重現(xiàn)生機。
照理來說,此時章氏應當保持低調(diào)。
然而,秦長青看到章豨出現(xiàn)在候選名單中時,頗感意外。
蔡和的祖父正是曾任秦相國的蔡澤。蔡澤是一個極為精明的人物,他曾經(jīng)向范雎說明“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幫助范雎順利退休;他自己更歷仕秦昭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與始皇帝四朝,并安然善終,堪稱秦國朝堂上的常青樹。
蔡氏在咸陽雖然聲名不顯,當前連九卿之位都無人占據(jù),但是在朝野間卻鮮有人敢于小覷。盡管蔡澤在朝中的威勢已不如從前,但他三十年來的朝堂任職經(jīng)歷,使不少人受惠,蔡氏仍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
然而,
蔡氏一貫懂得明哲保身。
歷來未曾明確站隊,僅服務(wù)于“王”。
這次蔡和榜上有名,讓秦長青心里有所猶疑。
楊喜。
此名并不陌生。
他是來自關(guān)中楊氏的一脈,父親楊碩被征辟而未任職。如今楊端和派來楊喜的做法,也讓秦長青一時捉摸不透,況且歷史上,楊喜憑借參與擊殺項羽有功,還被賜封為侯。
蘇胡。
秦長青未曾相識。
但華阜細心提供了相關(guān)背景。蘇胡乃將軍蘇角之弟,現(xiàn)蘇角正率領(lǐng)軍隊戍守北方。看到這資料,秦長青隱約猜到華阜的心思,恐怕是刻意為之,以免讓扶蘇拉攏北疆的將領(lǐng)。
接著還有桓氏的桓陵、嚴氏的嚴珂、羌閼以及司馬昌等人……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