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朝。
往年皇帝出去避暑,鮮少會中途回宮,而此次意外提前折返是為著什么,文武百官均心中有數(shù)。
自然是因為恭王派人行刺陛下,惹得皇帝龍顏大怒,即刻起駕回宮審問。
前有肅王謀反被殺,令皇帝血洗京城,而今又有恭王弒君,可以預見,不久后將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當事人恭王穩(wěn)步走來,神情坦然,與往常無異,倒是出乎眾人的意料。
畢竟大家以為,恭王被按上了弒君的罪名,應該會很慌張才對。
難道是故作鎮(zhèn)定?
那些跟隨恭王的官員,深知恭王的為人,見狀倒是安心了不少,有肅王作為前車之鑒,能給世子取名‘思轍’的殿下,應當不會坑害他們。
“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苯痂幍钌?,百官叩拜。
“眾愛卿平身?!?br/>
百官之上,皇帝看不出喜怒地坐在龍椅上,之后也未曾多留意佇立在前的恭王,而是例行公事地問道:“眾愛卿,有何事啟奏?”
大臣們聞言一怔,皇帝移居行宮多日,各位手中自然攢積了一堆朝事等著處理。
不過,皇帝不急著發(fā)作恭王嗎?
還以為今日上朝,審判恭王才是頭等大事。
“臣有本啟奏。”不曾靜默多久,便有臣子站出來奏本,管他洪水滔天,既然陛下已開金口,那就趕緊地辦正事。
之后,陸續(xù)有朝臣站出來啟奏。
皇帝耐著性子一一過問,許是朝事復雜,期間揉了兩次眉心,換了數(shù)個坐姿,瞧著有精力不濟之兆。
眾臣猜測,或許是恭王行刺一事,叫陛下傷神了。
否則以陛下健朗的體魄,不至于被朝事所累。
“可還有奏本?”又一個臣子退下后,皇帝淡淡問。
朝中長達數(shù)息無人應答,皇帝目不斜視了一上午的目光,這才落到了恭王身上,神情慍怒地緩緩開口:“恭王,行刺一事,人贓俱獲,證據(jù)確鑿,你有何話要說?”
百官心中一緊,原來陛下并非不追究,只是將此事放在最后,以免影響今日的朝事。
思及此,各位紛紛將腦袋埋得低低的。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