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收降俘虜?shù)淖詈梅椒?,就是先進行訴苦,然后再進行一波打土豪、分田地的活動,畢竟這招在后世是驗證過極為有效的,保證這幫俘虜能豁出命去。
只是這方案不太適合如今這個時代,也不符合李皓如今的身份,畢竟李皓現(xiàn)在自身就是世家大族的一員,總不能自己把自己的根給掘了吧。
那樣的話,估計文帝應該挺高興的,因為不用他出手就能削弱世家大族的力量,然后等此事在天下引起軒然大波之時,再借李皓的項上人頭安撫人心,可謂是一舉兩得,但對于李皓來說,就是虧麻了。
所以這訴苦還是要的,但矛頭必須有所引導,盡量把蜀中大部分世家大族的關系給刨掉,集中引導到公孫述頭上去。
當然,有些實在罄竹難書的,李皓也沒打算放過,反正總得死兩只雞才能讓猴子警醒起來。
為此,李皓特意找了些能說會道的家伙,混進了俘虜當中,幫助他們尋找仇恨對象。
另外,田地什么的李皓給不了,但李皓舍得花錢啊,各種獎賞及死后撫恤盡皆到位,雖然效果可能沒有發(fā)地那么好,但也勉強夠用。
尤其是在后續(xù)應付蜀軍進攻的交戰(zhàn)之中,李皓一一兌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之后,這些轉換過來得降卒士氣大漲,并且引得那些原先未曾加入降卒紛紛加入。
等李皓把原先歷次抓捕到的降卒全部消化之后,手上的兵力便得到了四萬余眾,于是事隔兩月李皓便開始嘗試起了反擊。
首要目標便是對綿竹的進攻,自侯丹上次攻打涪城敗退之后,便退到了綿竹堅守。
而后在公孫述發(fā)起應對廣漢和涪城的進攻當中,這家伙也率兵參與了,然后便又是一次無功而返。
如今綿竹守軍不足三萬,正好可以試著打上一打,當然在出兵之前,李皓還派了人去到廣漢,通報了來歙。
雖然來歙是對那些降卒不太信任,不過既然李皓承諾此次出兵只征調兩千漢軍壓陣,剩下兩萬八千兵馬都用降卒,不會影響涪城的防守。
那來歙也就沒有阻止,正好他也想看看李皓玩的是什么花樣。
就這樣李皓統(tǒng)領著三萬兵馬趕去綿竹,而此時綿竹城中的侯丹,卻已在之前的歷次戰(zhàn)事中被打喪了膽。
面對李皓這與城中幾近相同數(shù)量的兵馬,卻也不敢出城迎擊,只敢在城中堅守。
當然,對于自己的屬下,侯丹的理由是要借助城墻之勢,消耗李皓的銳氣,等到李皓所部久攻不下,士氣低落之時,再一舉消滅李皓,并順勢收回涪城。
但在同時,侯丹又讓人去到雒縣和什邡求援,只是如今吳漢已然入蜀,在南線再度發(fā)起了戰(zhàn)事,牽扯了一部分蜀軍,現(xiàn)在北線兵力也不太多。
再加上此次來犯之兵和綿竹兵力相當,自古都是守城容易、攻城難,雒縣和什邡認為侯丹只要不主動出擊,防守還是沒問題的,所以便沒有派兵前來。
在這種背景之下,侯丹的下屬信不信這話,李皓不知道,但他們的堅守之策做的還是很堅決的,比如把綿竹城附近得高大樹木都給砍了,弄得李皓做攻城器械都得遠遠得從后面運來材料,硬生生耽誤了十幾天時間。
而等到李皓帶著一眾器械到了綿竹城北門,除了南門之外只派了幾個人盯著之外,其余東西兩門李皓也都派人圍了。
本來按照圍三缺一之法,南門也是應該派人去藏在暗處的,等到敵軍后撤之時,再突發(fā)襲擊。
只是李皓手頭兵力沒那寬裕,所以就干脆來個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不過李皓兵馬數(shù)量其實不難猜,所以瞞過的機會并不大就是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