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亂之后,便是要盡快安定馮翊郡之事,只是凌不疑著急找雍王報仇,不想讓他脫離自身視線。
而吳漢這家伙殺性又太重,文帝也不放心由他來主事,于是便把事情暫時交給了李皓處理,等待后續(xù)都城派遣來的官員到來。
所以便由他們和何勇父子,一同先行押送雍王父子前往都城受審。
等李皓這邊守到前來馮翊郡上任的官員,返回到都城之后,便聽到凌不疑私審并殺害雍王消息。
為此文帝罰了凌不疑半年食邑,還有官降半級,這處罰真是槽點滿滿。
另外因為雍王的死,肖世子自然也是逃不過這一劫的,只是這回沒有何昭君的強自請命。
文帝最終還是給肖世子留了全尸,賜了一條白綾給他,讓他體面的去死。
至于肖家的婦孺老幼,則是直接流放嶺南,雖說這一路估計不會太順利,但也算是一條活路了。
不過經(jīng)過這事,何昭君倒是變得成熟了不少,至少在她隨著何勇一起到袁府致謝的時候,李皓已經(jīng)感覺不到她原先那股刁蠻任性的氣質(zhì)。
說來在這件事上,李皓還真算是得了不少的好處,因為何家犧牲過于慘烈,所以在李皓與凌不疑他們商量過后。
最終為了避免讓何勇心生芥蒂,便就沒有和他說,朝廷這邊已然提前知曉雍王反叛的消息。
而是就著之前梁邱起和袁沃編造的理由,重新再完善了一下,把及時救援的功勞歸在了袁家的頭上。
反正馮翊郡內(nèi)經(jīng)常有袁家商隊出沒,他們發(fā)現(xiàn)情況不對回報消息,這是很正常的事。
那之后再順理成章的聯(lián)想到肖世子盜賣軍械,便派人去查探情況。
反正第一波救援的兵馬,又不是正規(guī)軍,而是各家部曲私兵,大家合伙做生意,所以遇到問題一起解決,也能說得通。
而且文帝也不想因這件事鬧得君臣離心,便也出手幫忙,倒是也真讓何勇相信了。
為此,李皓便收下了何家的大片感恩之情,只是李皓沒想到這份恩情到最后反倒是成了麻煩。
畢竟這年頭講究個知恩圖報,而最讓人喜聞樂見的報恩形式是什么呢,那自然是以身相許了。
當然,這肯定不會是何勇一身相許,畢竟就算他想也沒人想要。
何家真正要以身相許的是何昭君,只是李皓已經(jīng)娶妻,以何勇的身份,何昭君肯定是不能做妾的,所以何勇便盯上了袁慎。
你可以想象到,當何勇說出這話的時候,李皓和袁慎的臉色有多精彩。
袁慎當時就趕忙回道:「何將軍這就不必了吧,救援將軍本就是我等應盡之責,將軍切莫將其放在心上。
而且我的婚事,我阿母已經(jīng)有了主張,還請何將軍千萬見諒?!?br/>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