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麓山往興山需渡過一條名為香溪的河,此河南岸有一名為關口埡的清軍據(jù)點。
該據(jù)點主要負責將興山轉運來的糧草物資,往茅麓山清軍防線轉運。
屬于中轉站,或者說是兵站。
為了將火炮從興山運至前線,前年清軍還征發(fā)數(shù)萬民夫在香溪至興山的路上,修建了一條可通行車馬的窄道。
至窄道修成,前后累死民夫萬余人。
短短十數(shù)里,真就是用人命修筑而成。
有些地段下面甚至就是尸坑。
可見為剿滅最后的明軍,清廷是如何不惜代價,如何不將人命當回事。
治下的漢人,在他們眼中完全就是一群螻蟻,而不是什么子民。
虧得還有幫降清的漢官天天上書夸贊大清仁德,天下即將太平,盛世氣象已現(xiàn)。
短短二十年,奴性已然深重不可救藥。
應了那句話——“治國首在治人。”
王五率領的東進明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關口埡。
不是駐防在此地的五百綠營兵不能打,而是壓根就沒打。
徐霖帶著改穿滿八旗軍服的降軍王勝明部,直接扛著兩紅旗大搖大擺到了關口。
到達之后,再由努大海等滿洲兵兇神惡煞的吼幾句,就被里面的綠營守備高大麻子恭恭敬敬的請進了據(jù)點。
別說盤問核查關防了,就是個屁都沒敢放!
由此可見廢物至極的滿洲大兵,在大部分綠營眼中仍是極具殺傷力的存在。
就是不知黃龍山一戰(zhàn)傳遍天下后,幾十萬甘愿為清廷沖鋒陷陣的綠營兵將如何看待此戰(zhàn),又如何看待他們曾經畏之如虎的真滿洲大兵。
準備好酒好菜的高大麻子被當場繳了械。
硬是沒反抗,他以為是自己私吞軍餉的事發(fā)了,上面特意派滿洲大兵過來擒拿他的。
等到明白是怎么回事后,其部下軍官同士卒都被控制住,根本沒有反抗的機會。
一切已經遲了,也終是曉得是怎么回事。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