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這就去安排。沈議長,需要我們替你準備些什么東西嗎?”劉佳宜問道。
按照劉佳宜的意思,如果沈歌決定親自出手,那么聯(lián)合基地這邊傾盡所有的裝備和物資也在所不惜。
“不需要。說到資源,我這里還有一批資源忘了給你們。除了方舟這邊,大山基地發(fā)展的如何?”沈歌示意幾人跟上,然后起身離開艦長室前往方舟儲備資源的倉庫。
之前隨新京交流團出發(fā)時遭遇泥石流和詭異襲擊,沈歌趁亂將新京的資源帶走,本來也是想著帶回聯(lián)合基地。
但上次送兩姐妹回來的時候太過匆忙沒來得及處理這事,這批資源到現(xiàn)在都還躺在紅霧戰(zhàn)甲的詭空間中。
劉佳宜一邊走一邊向沈歌講述這段時間大山基地的發(fā)展,首先是軍事基地那邊的加工器械都已經搬到了大山基地,就連一些搬不走的大型機械也被拆卸搬離,2號基地那邊的物資基本已經搬空了。
不過還有上千人留在2號基地,這里面大多是之前舊基地暴亂的“罪人”,以及監(jiān)獄的看守者。
這些“罪人”留在2號基地,進行一些只需要人力進行的加工,再將加工好的材料運送至大山基地。
而大山基地這邊由于不缺各種茂盛的植物,因此森林系精靈風的建筑修建起來特別快。
包括從2號基地搬過去的研究所、加工廠、制造廠,放在這些森林系精靈風的建筑中讓人有種誤入異世界的錯覺。
目前除了挑選出來入駐方舟的三千人,其余的幾萬人在大山基地都得到安置,吃穿住都不用發(fā)愁。
這都要歸功于沈歌從“現(xiàn)實”給大山基地帶來的那批物資,幫助幸存者跳過了最基礎的開墾,直接踏入種植與養(yǎng)殖階段。
融合了部份特性“無盡”血肉的“大山”也具備一定的特性效果,使得“大山”上的土壤尤其肥沃,種植短周期的農作物很快就見到成效,這也是一開始為什么會將這里選為基地的原因。
一開始劉佳宜也擔心這些由詭能“催化”出來的食物會引起人類發(fā)生病變或異化,因此并沒有將“大山”是詭王的真相公布。
對外只是宣傳大山基地修建在一只巨龜詭異背殼上的“大山”中,而這只巨龜詭異并非像大京的詭王會對他們造成危險,相反,這只受基地“英雄”沈歌的控制,大大降低詭異襲擊事件的發(fā)生。
在專業(yè)的團隊進行一系列的研究確認詭能催化的產物并不會對人類造成影響之后,以劉佳宜為首的團隊這才放心將基地搬入“大山”,將這里當成“未來”與“希望”,全力投入發(fā)展。
而經歷了議會的風波,劉佳宜在新基地的建設上也展開了一系列的針對措施,避免再出現(xiàn)議會和自封“貴族”、“上層人士”這樣的群體,決定嚴格按照基地貢獻進行資源分配。
雖說在末日之下這種“正常的體系發(fā)展”反而更難展開,并且這對基地長期發(fā)展也并非是最好的決策,但就發(fā)展中的基地來說,能更好的帶動幸存者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基地的建設與發(fā)展。
目前大山基地就對基地的貢獻對幸存者和官員進行考核,并組建了評審團,由“官員+精英+平民”的方式進行每期人員輪換,定期考核之后可以晉級,級別越高住宿條件越好,分配到的資源也越多。
最高的兩級可以選擇在大山基地擔任官員,或者是前往方舟發(fā)展。不過也就是目前大山基地人口比較少才能這么“精細”的進行考核,真當人口發(fā)展起來,最終還是會一步步進入舊世界的城市管理流程。
不過那都是未來才需要考慮的事,以劉佳宜的意思,大山基地目前最需要的是先穩(wěn)定發(fā)展,延續(xù)人類的火種。
而方舟的出現(xiàn)無疑為幸存者們帶來一道曙光,劉佳宜對外宣稱是發(fā)現(xiàn)了其他文明的科技,創(chuàng)造者也樂于扮演這個角色。
大山基地的幸存者在得知還有能“脫離”滿是詭異的地球,自然欣喜萬分,“方舟”之名,地球人都知道什么意思,獲取方舟的一席之地比十幾年前考公更具吸引力。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