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魏文成與秦尼姑一道修煉那《法源秘錄》,這方虛幻天地便頓時凝固不動。
墨玉望著柴門后的光景,便有一道目光在滿地的道書中掃了一遍。
片刻之后,又有一部道書浮起。
道書的形制是坊間最常見的線裝本,一寸來厚的書頁緩緩展開,便有一頁頁朱紅符篆升起空中,朝著柴門中那片虛幻天地涌入。
隨著符篆化入柴門之內(nèi),柴門之中景色又一變,而就在道書落地的瞬間,扉頁上那“寶箓天章”四字也隨之飄散而出,化作奇秀峰巒,青翠松竹間掩映著一座洞府。
一道云光落在洞門前,從中現(xiàn)出一位高大道人,頭戴碧玉蓮冠,身披紫霞道服,一雙修長鳳目將洞門打量一下,便喝道:“老猿何在?”
話音未落,洞中就跑出一頭蒼猿,見著紫衣道人歡喜無地,連連叩首。
紫衣道人微微一笑,也不入洞,只是一指那老猿笑道:“莫再叩首,我教下從不收錄異類弟子,何況你貪戀你那猿妻,擅入人間去尋她轉(zhuǎn)世之身,此事已大有乖戾處,日后免不得要受些苦惱,安敢再求仙緣?”
老猿聽罷,又朝著紫衣道人連連叩頭,卻見那道人笑了笑,手中現(xiàn)出一個白石匣,遞給老猿道:“也罷,也罷,你看守玉屋洞數(shù)百年,亦微有薄勞。如此,我便將此物放入洞中丹室著你看守,日后吾師兄火龍真人有一弟子冷于冰尋至此處,你可將此物與我柬帖獻于他。他若肯收錄你,你便與他做徒弟罷了?!?br/>
說罷,紫衣道人仍舊化云光而去,老猿捧著石匣進洞收藏。
不知過了多久,那老猿出洞駕風而去,卻有一道劍光落在洞口,魏文成的身形顯露出來,二話不說就沖入洞中,匆匆在丹室中尋著那石匣,仍然化成一道劍光,朝著東天而去。
這道劍光看似迅捷,然而在云中飛騰多時,也不過剛離了衡山地界,便有氣無力落了下來。
魏文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又從袖中取了一粒綠豆大的丹藥吞服下去,調(diào)息片刻后,將身上冠服收拾整齊,從袖中摸出一只草扎的小龍,朝地上一丟。
他雙手一合,口中暗誦咒文,向著四方指畫一番,朝那條小龍一指,頓時那條五寸長的草龍隨風就漲,化成一條三丈余長的青龍,趴伏在地上。
魏文成跨在青龍身上,將手一拍龍頭,頓時這青龍遍體生云,搖頭擺尾地騰起半空,朝著東方疾飛而去。
云空中那道目光望了望魏文成的舉動,卻突然疑惑道:“扎草化龍,這法術(shù)怎么這般眼熟?”
墨玉想了片刻,竹簡式終端在面前浮出一篇文字,卻是《西游記》第七十一回,孫悟空麒麟山降伏金毛犼,護送金圣宮皇后回宮一節(jié):
“行者將菩薩降妖并拆鳳原由備說了一遍,尋些軟草,紥了一條草龍,教:‘娘娘跨上,合著眼莫怕,我?guī)慊爻娭饕??!悄锬镏斪穹愿?,行者使起神通,只聽得耳?nèi)風響。半個時辰,帶進城,按落云頭叫:‘娘娘開眼。’那皇后睜開眼看,認得是鳳閣龍樓,心中歡喜,撇了草龍,與行者同登寶殿。”
只見那條草龍飛過一道小嶺,卻漸漸壓低云頭,只見山道上行來一人,樣貌儒雅,頭戴方巾,身穿直裰,一副秀才裝束,偏偏布絳草履,又像是個游方道士一般。
魏文成一按草龍,在半空止住云頭,高聲叫道:“下面走路的,可是廣平冷于冰,號不華者乎?”
那人聽得有人喚他名字,抬頭看去,卻見一人頭戴紫玉金冠,身披碧紗鶴氅,跨著一條青龍,周身云氣蒸騰,道氣盎然,忙舉手作禮道:“弟子便是冷于冰,敢問真人何來?”
魏文成應聲道:“吾乃東海流珠山火龍祖師座下仙官,奉祖師法旨,見你修行精誠,大稱祖師之心,故將紫陽真人一部道書《寶箓天章》取來頒賜于你,還不速速叩謝祖師深恩!”
冷于冰聽得是師長差來的仙官,心頭一喜,道一聲:“吾師已賜了弟子丹訣、法寶,今又頒賜道書,真天地之厚恩,縱粉身難報也!”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