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馬紹渝兩人走后,大帳里罵聲一片,一群不知兵的混蛋,不知實情,就知道催促,看戰(zhàn)果。
    洪承疇仰天長嘆,決定開始準(zhǔn)備,五日后開拔,那馬紹渝說的沒錯,那尚方寶劍可不長眼,要真是莽來的話,那更麻煩。
    五日后,洪承疇率八總兵,共計十五萬人,誓師開拔,朝錦州城挺近,抵達(dá)乳峰山一帶。
    居于此處,以千里鏡就可以看得到,遠(yuǎn)處那韃子的旗幟,以及連營,此次來的兵馬甚多。
    洪承疇一臉的凝重,據(jù)情報所言,這韃子兵馬達(dá)到了八萬有余,而且,還在不停的增派,有愈來愈大的趨勢。
    洪承疇看著地圖,言道:“這韃子兵馬甚多,而且分布不詳,需要加派夜不收偵查才行啊”!
    楊國柱等人紛紛附和,這兵兇戰(zhàn)詭,不可倉促行事,免得落入了圈套,總需要查清楚才是?。?br/>
    然兵部主事兼將軍張若林眉頭一皺,說:“此處距離錦州城已經(jīng)不遠(yuǎn)了,而且,這韃子連日來,猛攻錦州城,我們要是不盡快的話,萬一錦州城有失,誰擔(dān)得起這個責(zé)任,那就萬事休以,而且各位都是大將之人,前怕狼后怕虎的,怎么能怯戰(zhàn)畏懼,這遲遲不進(jìn)軍,若是決斷不了,我這就向圣上上書,由圣上來決斷好了”。
    一時間,眾人的臉色都不大好看,這張若林太過于盛氣凌人了,關(guān)鍵是,其帶著尚方寶劍而來,一眾人即便是心里不服氣,也不敢過于阻攔。
    洪承疇見狀,不得不開始分配兵馬,杏山一帶乃是丘陵地帶,可行步兵和車營,而松山一帶,稍微平坦,可行騎兵。
    這杏山堡北面的長嶺山,可以駐守一營兵馬,挖壕立寨,可與杏山堡互為犄角,相互照應(yīng)。
    在杏山南十里處,乃是五嶺山,山腳下有兩個堡壘,大興堡和東青堡,這里由馬總兵負(fù)責(zé)。
    分配了各自的任務(wù)以后,洪承疇還選定了前鋒大軍,那就是遼東總兵劉思吉,因為之前的實力,其被崇禎帝嚴(yán)厲警告過,為了保住其總兵之位,他自告奮勇,決定作為先鋒。
    先鋒官需要遇水搭橋,偵測敵情,保證大軍的順利進(jìn)行,而劉思吉乃是遼東總兵,對于此地非常的熟悉,也是不二的人選。
    為了以防不測,洪承疇令楊國柱軍為策應(yīng),兩軍相距不到四十里,山西總兵李輔明輔助,吳三桂斷后。
    劉思吉的前鋒有一萬余人,其中鄭冰瑩騎兵三千五百,裝備多為冷兵器,如馬槊,斬馬刀,而且配有熱武器三眼銃。
    而且這三眼銃外面,還加有鐵刺,好像一個狼牙棒一般,等三眼銃打完的時候,就當(dāng)狼牙棒使用。
    又有兩個車營,人數(shù)在二千左右,戰(zhàn)車二百輛,車上有鐺牌,配有火箭等物。
    而且還有大量的百子銃,顧名思義,就是可以一次性打出鉛子彈上百,可打一百五十步,即便是擋板,還是盔甲,都抵擋不住。
    很快,劉思吉就遇到了滿清的前鋒,同樣萬余人左右,正在圍攻杏山。
    劉思吉決定立即展開救援,這前面夜不收已經(jīng)和清軍的哨兵大戰(zhàn)在一起了。
    劉思吉立即帶著大軍壓上,同時派信使給洪承疇傳信,而洪承疇也不敢怠慢,以及讓楊國柱以及李輔明跟上。
    由于楊國柱等人增援及時,圍攻杏山堡的韃子開始撤兵,避其鋒芒。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jìn)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