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周興這種廢話不多說的冷厲風格,給在場的學子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而且開放文氣也是對心理承壓的測試,考生不僅要寫文章,還要觀察別人文氣的變化,畢竟文氣高低是錄取文章的重要標準之一。
“周大人,本官就不擔擱開考了,若有需要,可著人來喚我!”
陳敬之是大府知府,正四品,而周興只是從七品的侍御史,但陳敬之不敢有絲毫含糊,鄭重拱了拱手。
“陳大人請自便!”
周興略一點頭。
陳敬之與唐之奇出了大殿,以示避嫌。
“開始罷!”
周興揮了揮手。
照例有吏員向每名考生出示考袋的封口火漆,簽名確認之后,才能領到考袋。
蕭業(yè)確認無誤,簽了名,拿到考袋打開。
試卷只有兩張,一道經(jīng)義題,一首試貼詩。
經(jīng)義題是又日新康誥曰。
這題出自于《大學》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誥曰:作新民。
上半句出于《禮記》,來自于商湯刻在澡盆上的箴言,用以自勉,本義是: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康誥曰:作新民,是下半句,出于《尚書》,全句是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本義是輔助周王敬奉天命,鼓舞殷商舊民,使之奮發(fā)圖新。
此話的大背景是周武王把紂王后裔武庚封到衛(wèi)地做諸候,武庚不思武王恩典,聯(lián)合武王弟管叔與蔡叔叛亂,被周公平定,此時武王已逝,武王子成王封紂王另一子康叔為衛(wèi)地之君,這是康叔去封地前,周公的臨別贈言。
又是一道割裂題!
采用的方式是連上牽下,但是僅從經(jīng)義本身而言,是沒有任何關聯(lián)的!
蕭業(yè)暗暗吐嘈,隨即心思回到題目本身。
聯(lián)系前后文,可以判斷,雖然考題中有四個新字,卻絕非讓人鼎故革新,畢竟子曰:三年不改于父之道,李治行將晏駕在朝廷里面已經(jīng)不是秘密,一旦李治身故,朝廷的大略方針三年之內(nèi)也不能隨意改動,否則就是違制。
再結合當代背景,蕭業(yè)破題的核心取一個順字,應天命,順服周朝。
理順了思路,再確認并無釣魚和陷阱,遂于稿紙書寫。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