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艘商船,每曰都在龍口、旅順、大連灣這三地不斷往返,不斷的向遼東運輸人員和物資。
自從攻下了遼東半島,運輸?shù)膯栴}徹底解決。
從龍口到旅順,只有一百多公里,飛剪船一天最多能跑四趟,商船也能一天跑兩次,到大連灣稍遠一點點。
在這樣的運輸效率下,大量的物資從山東運往遼東,行政人員、技術人員、勘探人員、工人、鋼筋、水泥、耕牛、農(nóng)具、種子等等,全部在旅順和大連灣卸貨。
山東的工人到達遼東半島后,和當?shù)氐臐h民一起,在專業(yè)的城防工程師的指揮下,先是修繕了金州、南關這兩道關卡。
這兩道關卡關乎著登陸人員和物資的安全,只要這兩道關卡修繕完畢,就算是幾十萬滿清士兵也別想沖過去。
特別是在南關,城防工程師準備將這道關卡的南北面擴建,然后在關內架設三十門巨炮,加上城墻上再架上四十門大炮,在狹小的南關北岸形成絕對的死亡火力。
在這樣的火力下,只要有足夠的炮彈,以滿清這中冷兵器軍隊,想要摸到城墻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然,南關只是第二道防線,北面的金州才是首當其沖的防線,金州也就是按照普通的防守力度來。
有了這兩道關卡,就無需擔心被清軍的騎兵溜進來威脅后勤補給。
同時山東的工人開始在遼東修路,一條從旅順、大連通往鎮(zhèn)江的簡易道路,而遼東的漢民則在行政人員到來之后,迅速的投入到了屯田之中。
只有五萬多漢民沒有加入屯田,而是安排他們一起修路,等水泥廠、造船廠等工廠建立起來后,這些工人將轉入那些工廠當中。
遼東的漢民加起來也就七萬戶,若是全部進行屯田,以目前遼東半島的土地也是夠的,只是那必然要破壞遼東半島的濕地一些森林。
森林倒是沒什么,那些平原地區(qū)的森林是必然要砍伐的,但山區(qū)的森林砍伐后是不能用來耕種的,必須重新種上數(shù)目。那些濕地也是趙巖不允許屯田的地方,濕地可是生態(tài)系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加入屯田的剛好五萬戶,每戶三百畝,和預計中的田畝數(shù)量正好吻合,預測中的田畝數(shù)據(jù)一般只會多不會少。
實在沒地,再向前推進是。
第一營于二月二十三,在騎兵營的掩護下,向耀州推進。耀州的清軍,見第一營襲來,還未等第一營發(fā)起進攻,三千多人便已直接奔逃出城,朝著海州而去。
駐守耀州的兵馬,大部分都是漢兵,而那些滿洲八旗兵又是在鎮(zhèn)江潰敗下來的正紅旗,旗主代善又當陣被斃,見金州、旅順、蓋州接連被克,士氣已經(jīng)低迷到了冰點,對山東軍已是聞風喪膽,絲毫沒有抵抗的勇氣。
趙勇絲毫不吹灰之力就攻陷了耀州,第二曰就和林毅向海州推進。
與此同時,奔逃到海州的清軍,正十萬火急的向沈陽請求支援,多鐸在沈陽剛將局勢穩(wěn)定下來,此番正在舉行登基大典。
接到急報的多鐸,見耀州失守不由大怒,范文程在邊上說道:“陛下,這遼陽和鞍山乃是我大清產(chǎn)鐵重地,若是鞍山被克,我大清兵甲所需的礦石,就得另開鐵礦了。而且一旦明軍推進到了遼陽,那么就等于直接威脅沈陽,我大清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你說的不錯,不過明軍來勢洶洶,該如何抵擋?”多鐸臉上青紅變幻,一種棘手到了極點的感覺升上心頭。
鎮(zhèn)江一敗,讓多鐸沒有了以往的那種勇氣,此刻連他也不知該如何抵擋明軍的推進。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