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不是什么好的選擇,但是這幾年的西夏老百姓也的確受不了了。
從西夏立國算起,這個小國保持了超高的武德……跟大宋打,跟遼國打,兩邊稱臣,兩邊對抗,愣是在怪物房里,殺出了赫赫威名,造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以兩三百萬的人口,以貧瘠的土地,能做到這一步,除了奇跡,怕是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要是不這么抬高西夏,那么大宋算什么?遼國又算什么?
只能感嘆東亞大區(qū)優(yōu)秀的匹配機制。
不過說到底,西夏就是個小國,力量有上限的……你會發(fā)現(xiàn)很有意思的事情,西夏和大宋交鋒,勝利的次數(shù)遠多于大宋,可好玩的事情是明明打贏了,對國力的傷損,甚至比大宋還大!
沒辦法,一二十萬的正兵,同樣數(shù)量的民夫,直接抽取了全國一半以上的男丁,只要延續(xù)用兵幾個月,別國結(jié)果如何,一年的收成就沒了三成,連續(xù)用兵,轉(zhuǎn)運物資,牛馬早產(chǎn)……絲毫不用懷疑,來年一定是災(zāi)年,要餓死一大堆人。
小國的悲哀,不過如此。
當然,如果只是戰(zhàn)爭損耗也就罷了,偏偏到了不打仗的時候,還有李乾順和嵬名安惠這種君臣,卯足了勁頭兒,在西夏王城,大修奇觀,把佛寺靈塔弄得比開封還夸張……耗損的民力就更不可估算了。
難道李乾順就不知道休養(yǎng)生息嗎?
他難道相信那些佛寺能夠保佑他的國家,延綿百代嗎?
很顯然,李乾順沒有那么傻……可西夏的條件就是這樣,他使出全身的力氣,挖空心思,也沒法真的改善民生,他要真的相對老百姓好,趁早和大宋媾和……但是他能這么干嘛?
所以作為一個東亞大區(qū)磨礪出來的權(quán)謀高手,他很聰明地意識到,讓百姓半死不活,是統(tǒng)治西夏的秘訣。
大興佛法,推崇巫術(shù),造奇觀,愚弄百姓……反正糊弄一時是一時,糊弄一代是一代……難道大宋和遼國就很好?
扯淡!
總體而言,西夏雖然是三國當中,民生最差的,但好歹還能生存,也僅僅是生存而已!
不出意外,西夏還能維持一百年之久!
奈何問題出現(xiàn)了,先是宋軍打穿了西夏,接著李乾順退位,再接著契丹打進來,接管了西夏……
有人或許覺得,這么來來往往,戰(zhàn)亂不斷,西夏的民生一定崩潰了,老百姓苦不堪言是吧?
對不起,還真不是,甚至因為來不及征兵,又沒人來收稅……西夏百姓還短暫松了口氣,只要不是兵馬直接經(jīng)過的地方,還都能吃上飽飯。
湊巧的是這時候也是和宋軍商貿(mào)往來最多的時候,西夏的程度,還是比那些純純的蠻夷強多了。毫不夸張講,西夏百姓居然短暫過了幾天好日子。
只是隨著耶律大石站穩(wěn)了腳跟,大力征收稅賦,沉重的負擔(dān)又壓在了西夏百姓的肩頭……大石堪稱雄才大略,可他卻沒有別的選擇,在大石手下,原來的契丹舊部是最重要的班底……后來征服的西域諸部,尤其是高昌回鶻,構(gòu)成了他的骨干……這兩股勢力,是耶律大石無論如何,都不能虧待的。
還有最近從金國逃過來的契丹遺民,這是未來奪回故地的希望所在……無論如何,也是不能虧待的。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