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剛剛接到了密報,兩浙路又有食菜魔教暴亂,牽連數(shù)個州縣;洞庭湖重新有水賊聚集,大有再度嘯聚一方之勢;還有青唐等地,吐蕃賊匪劫掠,殺戮無算?!?br/>
吳敏和李邦彥陪著趙桓在黃河岸邊行走,一邊走著,一邊將最新的消息告訴趙桓。大抵是好消息少,壞消息多。
李邦彥就忍不住埋怨,“你好歹等午飯之后再說,官家怕是又要氣得吃不下飯了?!?br/>
吳敏氣哼哼的,“軍國大事,你讓我隱瞞官家?你這是欺君!”
李邦彥噎得無語。
趙桓反而釋然一笑,“行了,這些事情朕都知道,朕暫時卻也沒有辦法,只能坐等了?!?br/>
兩位大臣互相看了看,也確實如此。
叛亂放在任何朝代,都不是小事情,更不能等閑視之。
可如何平叛,確是大學(xué)問。
就像兩浙和荊湖的叛亂,背后一定有土斷檢地的原因在……這種程度的反撲,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調(diào)遣御營南下,固然能平叛,可前方怎么辦?
更何況御營出動,牽連太大,沒準(zhǔn)會激起更大的亂子。
還不如等著,如果土斷順利,百姓服氣,匪患自然會消失。
反過來,再調(diào)動大兵南下,也會順理成章許多。
這種事情還是交給呂頤浩和政事堂處置,趙桓最多只要做到心里有數(shù),不是糊涂蛋就是了。
“不少人吹捧朕是中興之主,有為之君,可事實上朕也和田里的老牛差不多,非要鞭子上身,才肯往前慢悠悠走兩步,更有時候,鞭子加身,也抵不過懶惰成性,說實話,朕還挺慚愧的。”
李邦彥慌忙道:“官家太自謙了,治大國如烹小鮮,若是官家穩(wěn)不住,貿(mào)然盲動,打亂了朝廷部署,影響了國策大政落實,那才是因小失大。似陛下這般,燭照萬里,又進(jìn)退得當(dāng),取舍有度,才是大宋之福?。 ?br/>
趙桓毫不客氣,給了李邦彥一個大白眼。
別覺得你把話說得好聽,就能掩蓋拍馬屁的本質(zhì)。
這些事情歸結(jié)起來,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趙桓依舊太窮了,明明應(yīng)該做的事情,也只能暫時放下。
毫無疑問,靠著改革,靠著正常的財稅整頓,再有個三年五載,能夠扭轉(zhuǎn)局面,已經(jīng)算是很好的了。
畢竟積累財富永遠(yuǎn)比花錢困難得多,隨便點兩下屏幕,就要好幾個月吃土,這是沒法子的事情。
算來算去,還是一個字:錢!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jìn)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