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把兩個暗袋縫上去,馮時夏就沒耐心了,她不打算一口氣做完了,這真是要人命的事,不僅脖子酸了,眼睛都快盯瞎了。
小家伙自她捏起針線,就在對桌角趴著不動了,憂心忡忡地望著這邊,大氣都不敢出一下,弄得她神經(jīng)也緊繃了。
剩下的布料還多,一米多的布料幾乎還剩一半。
她給自己也做了個抽繩錢袋,為了好看些,沒有將繩子全包進去,而是在收口處對稱鉆開幾個小孔。用細麻繩串了,留出些長度打好結(jié),這樣直接一拉繩,就有荷葉邊的樣子了。
本來也想重新給小家伙做一個,但這塊粗布摸起來并不比他自己那個舒服,顏色也是差不多,便作罷。
那塊約半米長的紗布她只裁了10厘米寬的一道來,其他的都沒動,本來就買來過濾和發(fā)面用的。到時候按需折著用就是,裁開反而到時候會不方便。
裁下的這些分成四塊,取來編不回去的幾股絲線,加上剪下的同樣大小的粗布,比著兩人的臉型,做了四個雙層的簡易口罩。
絲線有一定彈性,都是固定著一起縫進去的。仿照以前買的一次性口罩那樣,兩側(cè)用針線都收了褶,弄得更窄些,這樣戴起來就更貼合面部。
完工的口罩除了面料舒適度差了那么一點,顏色不那么好看,其他還真挺像模像樣的。
這東西有用著呢,不止能防止生病時的交叉感染,更重要的是防塵。
去縣城一路上全是泥土路,尤其在人流車馬密集的路段,一到晴天,肯定是塵土飛揚的,可想而知每天要被迫吸入多少臟東西。
這完全算不上潔癖作祟,而是經(jīng)歷過各種疾病防治知識的轟炸后,單純地為了以后長久的身體健康著想。
想起小家伙總是愛往胸口塞東西的習(xí)慣,馮時夏倒想起一種功能非常類似的包,既能斜挎在胸前也能綁在腰間的腰包。
這包也挺實用的,小家伙如果貼身背在胸前,也不會費勁。
松緊帶或者搭扣什么的都省掉,也直接做成一體的斜背帶,連同背包底面裁成一起。從右上方做個斜插的角度進去,稍微有點深度就可以,靠外側(cè)做個松一些的夾層,這樣可以分開放兩包東西。也做一個斜翻蓋,但可以不用綁帶。
這個包就有弧度了,要做得好看就得分片裁剪,不然東西放進去,撐起來的形狀也不會飽滿。
構(gòu)思了許久,她把包體設(shè)計成了三個主面,底部和背帶連在一起,正面在下方和底部相連,側(cè)面最寬處做了3厘米左右的拱弧形連接其他兩面。整個包體是中間寬、兩頭窄,中間鼓、兩頭扁的樣子。
她用拳頭模擬著內(nèi)容物的樣子,把三個側(cè)面的大致形狀給剪出來了。同樣不打算馬上縫合,用細線把裁好的拼接布片捆了先放在一邊。
這個包是給小家伙和她一起上縣城時用的,方便他裝點小吃食。反正還剩下些布料,就給他再縫個隨時出門可以帶的隨身小包,可以塞個口罩、手帕或者裝一點小東西。
在腦子里比較了下愛心形狀的,小熊形狀的,貝殼形狀的,圓鼓形狀的等等,覺得能維持住一點樣子的,反而是下面尖細些,上頭較平、較寬的愛心形狀。
她打算用等寬的背帶做成一體的側(cè)面,就只相當(dāng)于在一圈帶子的兩側(cè)加了對稱的兩片愛心貼布一樣。
只要把側(cè)面那段來回多折兩層縫合在一起,這樣的厚度就應(yīng)該能撐起個愛心這個造型了。
收口就仿照自己的荷包來做,愛心的兩最高點到外側(cè)背帶的部分對稱鉆幾個孔,用細繩像穿鞋帶一樣串好,這樣就能通過抽繩把口系緊,無論從中間還是兩端都可以。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