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弗勒斯當校長的那一年,卡羅兄妹歪曲、丑化麻瓜的教育方式和**對德國民眾進行洗腦的方式是一樣的,有分辨是非能力的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可是對于沒有什么分辨能力的孩子來說卻是可以接受的。
波莫娜不知道卡羅兄妹對西弗勒斯有多大影響,她只是希望他和那種激進的思想保持距離。
在他們回來之前,食死徒戰(zhàn)犯們的日子不好過,心理學上有細化和泛化效應,細分要求的是準確集中,而泛化則相反,無限擴大目標人群,斯萊特林普遍存在純血主義,食死徒讓人們對斯萊特林產(chǎn)生偏見,而斯萊特林在破壞魂器的時候是存在功勞的,如果人們忘了,那么以后誰再分到斯萊特林就會被歧視,大家互相歧視還怎么和平共處。
“倒牛奶”現(xiàn)象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奶農(nóng)害怕如果自己將賣不出去的牛奶免費贈予別人了,自己其他的牛奶也賣不出去,所有人都等著他分牛奶。
人都是存在惰性的,這種惰性個別人確實存在,但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新教徒普遍很勤勞,這種以偏概全的心理行為就是泛化。
人類行為實驗涉及很多倫理問題,泛化實驗目標叫小阿爾伯特,他的媽媽為了試驗一天一美元的酬勞而讓行為學家對他實驗,一開始人像嬰兒一樣,什么都不怕,可是一些本能還存在,比如巨大的聲響,小阿爾伯特每次一撫摸小白鼠科學家就發(fā)出巨響,阿爾伯特就哭了。
后來小阿爾伯特每次看到白老鼠就害怕得哭,不只是白老鼠,白毛巾和白兔,連人類的白頭發(fā)也能讓他害怕。
要逐個判別分析一個人是好是壞太難了,泛化的話就簡單多了,很多人會不自覺地選擇一條輕松的路,奶農(nóng)的心理是只要你窮你就想不勞而獲,等著吃白食,事實上很多人愿意以工換取食物,大蕭條時期人都餓到營養(yǎng)不良了,誰還會挑工作體面不體面。
只要具有一種特征,比如手臂上有黑魔標記就能引起人們的恐懼,不論有這個標記的是西弗勒斯、德拉科還是貝拉特里克斯,在非食死徒眼里就是一種人了。
只要是狼人,不論他是萊姆斯盧平還是芬利爾,就都是危險的,要偷人類巫師孩子去咬的壞人。
只要是香奈兒商標,不論它的東西是不是真的有設計感,它就是代表的有品味,即便它出現(xiàn)在路燈柱子上。
泛化現(xiàn)象無處不在,只是人根本沒有注意到而已,要解釋起來也很麻煩。
在小阿爾伯特實驗前,人類對行為實驗沒有任何約束,后來人類才對行為學實驗進行了倫理限制,必須要在實驗對象同意的情況下進行。
小阿爾伯特在經(jīng)過實驗后一生被毀了,一個看到白色、毛茸茸東西就害怕的人他還怎么能在社會上立足,幸好他5歲時因為腦積液死了,當恐懼植入人心,人的奴性就會被激活,比如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的成績差就恐喝他,這種人波莫娜見得不少。
德拉科就老被盧修斯責罵怎么連個麻瓜種女孩赫敏都考不過,老巴迪克勞奇對兒子不怎么關心,甚至連他讀幾年級都不知道,但是他還是會過問小巴迪克勞奇的成績,這種無聲的恐嚇和“你不努力學習以后有什么出路”是一樣的,看起來很聽話的小巴迪克勞奇最后成了食死徒,可真意外,不是嗎?自己的孩子居然是個壞人,沒有哪個家長會承認自己教育失敗,所以有錯的一定是老師。
嚴厲又強勢的父親有時會不自覺地傷害孩子,他只是希望孩子能上進,結(jié)果一不小心卻把他給壓壞了。
安史之亂唐玄宗和唐肅宗的父子關系就是這樣,唐肅宗被他的父親嚇到心力交瘁,安慶緒跑到鄴城之后甚至不去追擊,讓內(nèi)亂又延續(xù)了好幾年。
外人覺得他太沒用了,誰要是換在他的那個位置上就知道,長期生活在恐懼的高壓下多么膽戰(zhàn)心驚。
唐玄宗在內(nèi)亂平息后被他兒子給幽禁起來了,一開始他是很得意的,兒子能在關鍵時刻擔當大任,這種巨大的落差最終讓唐玄宗抑郁成疾,他死之后沒多久唐肅宗也死了,閹黨開始當權(quán),唐朝最終盛極而衰。
在股票市場崩盤之前,沒人會相信大蕭條會那么慘烈,股票市場的泡沫是投機者造成的,他們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即便有禁酒令一樣紙醉金迷。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在安祿山大軍攻破潼關前,長安城的人們也不相信有人會發(fā)動判亂。
因為有報紙的宣傳,巫師們也不相信伏地魔真的回來了,他們相信福吉的宣傳,認為“一切都很好”,反而覺得哈利是個瘋子。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