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針對許凱歌這件事上,秦之豹和童真做出了三個預(yù)備方案。
第一,勸降!如果是放在以前,面對這種叛離者,自然是已殺了之,以儆效尤,然而,今時不同往日,西征軍本來就面臨著兵力不足的情況,如果許凱歌愿意歸降的話,那北宛城這幾萬大軍,都可以成為西征軍的有生力量,大大的緩解了西征軍目前尷尬的處境。
第二,井水不犯河水,許凱歌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四面楚歌,成為了棄子,掙扎也只是困獸猶斗,如果許凱歌不愿意歸降的話,那他只要按兵不動,什么都不做,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自然就是攻城,如果可以的話,不管是童真,還是秦之豹,都不愿意跟許凱歌短兵相接,自己人跟自己人,不管誰打贏了,都是對大炎王朝國力的一種損耗,說出去,也沒有什么可稱道的,就西域聯(lián)軍而言,他們巴不得童真他們跟許凱歌打生打死,把人腦袋打成狗腦袋呢。
經(jīng)過一番商議之后,童真決定,等到黎明到來,大軍休整好之后,他就上前喊話,進行勸降工作,就算許凱歌不愿意投降,那他麾下的那些人,肯定有人愿意投降的,只要有人想,許凱歌的隊伍肯定會出現(xiàn)問題的,就算沒人愿意幫助他們,至少也不會過分的阻攔他們,而這就是童真最想要的。
當(dāng)然了,許凱歌如果愿意投降的話,那自然是最好的情況。
可是,當(dāng)黎明到來之后,北宛城發(fā)生的一幕,卻童真他們大感意外。
伴隨著黑幕褪去,火紅的太陽再次把光明灑下大地的時候,童真他們意外的發(fā)現(xiàn),北宛城還是一如既往的安靜,除了守城的將士之外,他們看不到其他人的存在。
難道許凱歌不在北宛城?
這個問題,很快隨著隆良才被許一凡一路追殺回北宛城,逐漸變得清晰起來,北宛城還有軍隊,可是,許凱歌卻始終沒有出現(xiàn),這讓童真他們一時半會兒摸不著頭腦。
童真還是按照之前商量的好,在早飯之后,他就整頓大軍,靠近北宛城,開始喊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其目的就是讓許凱歌投降。
然而,不管童真怎么喊話,許凱歌就是不出現(xiàn),不單單他沒有出現(xiàn),許凱歌麾下的三個校尉,都沒有出現(xiàn),至于城頭上的守備軍,更是面無表情的看著童真他們,只要童真他們不過分靠近北宛城,這些人就不會做出什么過激的行動。
喊話持續(xù)了大概一個時辰,許凱歌那邊還是沒有任何的動靜,童真也逐漸放棄了,不在繼續(xù)喊話,而是準備選擇攻城。
此時,時間已經(jīng)來到了巳時,北宛城四處城門全都緊閉,城頭上可以看到守衛(wèi)的士兵,只是,他們的數(shù)量,相較于之前,少了很多,這讓童真隱隱的感覺到了不對,他懷疑許凱歌昨晚在回到北宛城之后,就離開了北宛城。
對于這個猜測,也不是沒有可能性,畢竟,許凱歌向來以足智多謀著稱,只是,在西征軍的時候,他這方面才能不顯而已。
是也不是,打一下就知道,這是童真的想法。
對于童真這種簡單粗暴的想法,秦之豹是保留意見的,但是,他也沒有阻攔,而童真則不管這些,他直接集結(jié)軍隊,開始嘗試性的攻城。
原本,童真以為北宛城的將士肯定會據(jù)城反抗的,然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反抗確實有反抗,只是,這種反抗跟撓癢癢差不多,相對于之前的交戰(zhàn)而言,這種反抗都稱不上反抗。
童真只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就拿下了北宛城,這一幕不但讓童真大吃一驚,也讓秦之豹等人大跌眼鏡。
在北宛城城破之后,童真他們并沒有直接入城,而是派遣了一支千人小隊,進入北宛城去探究虛實,這又花費了小半個時辰。
這支千人小隊進入北宛城之后,并沒有出現(xiàn)預(yù)想當(dāng)中的廝殺和埋伏,他們就那么大搖大擺的進入了北宛城,又大搖大擺的走出了北宛城。
根據(jù)他們的匯報,北宛城內(nèi)并沒有埋伏,但是,北宛城內(nèi)的大軍卻只剩下三千余人而已,許凱歌并不在城內(nèi),現(xiàn)如今,北宛城內(nèi)最高的將領(lǐng),居然是現(xiàn)如今還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隆良才,至于許凱歌和另外兩個校尉,在童真抵達北宛城沒多久,就悄悄的從東城門,借著夜色的掩護,輕裝簡行的離開了北宛城,至于他們?nèi)チ四睦?,北宛城的將士根本不知道?br/>
得到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之后,童真他們是大吃一驚,誰都沒想到,前腳剛跟秦之豹他們死磕的許凱歌,后腳就帶著人跑路了,這種落差,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給弄迷糊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