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外的一座小山上。
張如蓮立馬于山頭,眺望著與大軍向北出發(fā)的李在古身影。
她神色堅毅,目光中卻帶著不舍。
但她知道,夫君此次出征,是為了守土復開疆!
她支持李在古,她甚至想隨夫出征,奈何有孕在身。
昨夜,她告訴李在古,讓他安心討伐頡利,家里的一切有她。
像張如蓮一樣的將士家眷,都讓自己的夫君或孩兒安心出征,她們是將士的好后勤,日出為夫君或孩兒備三餐,黃昏為夫君或孩兒撂鋪蓋!
成功的男兒郎背后都有一個支持他,不拖他后腿的女人!
這個女人,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母親!
張如蓮的脖子伸得長長的,希望盡量能夠多望李在古幾眼。
“東風柳線長,送郎上河梁。
未盡樽前酒,妾淚已千行。
不愁書難寄,但恐鬢將霜。
空懷白首約,江上早歸航。”
張如蓮不由得喃喃吟詠著一首南朝時代留下的《送別詩》。
此時此地,沒有柳條,也沒有在灞橋邊上,更沒有酒,有的只是張如蓮的難舍難離的依戀之情。
“夫君,為妻無以相送,唯有飲歌一首,以送夫君出征,待他日凱旋歸來,為妻定十里相迎!”張如蓮忽然高聲呼喊。
她的聲音,李在古自然聽不到。
但!
不知道是不是心有感應,騎著白龍駒的李在古不自己地轉(zhuǎn)頭望向張如蓮所在的山頭。
他隱隱約約的望見那座山頭上有個人影,至于是何人,他看不清。不管是何人,他感覺到是送別他們出征的有心之人。
就在此時,李在古身后的將士們突然激昂高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