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亂如此,而外患,則是趙國。
依靠一次連環(huán)的戰(zhàn)略大欺騙,趙無恤已將燕國變成了附庸,讓三齊疲憊無力,同時滅鄭、破秦。如今天下已經(jīng)沒有諸侯能牽制趙國了,趙無恤有平天下之志,下一個目標,必然是楚國……
若真如此,楚國就必須迅速恢復過來,一致對外,否則趙軍長驅(qū)直入,數(shù)百年的社稷,也就到頭了……
于是葉公力勸楚王,下拜稽首:“還望大王能按照《雞次之典》,將被抓捕的首惡們繩之以法,其余從犯也以大罪論處,其后,再由大王親自宣布大赦,讓從犯能將功贖罪……如此,方能讓楚國人明白大王的寬容不亞于先王,從此安心效命!”
不論是周室的王子朝之亂,還是楚國靈王末期的三王子爭位,都是前車之鑒,殘酷報復無法帶來國內(nèi)的平靜,反而會讓亂象愈演愈烈,讓國君人心盡失。
想到自己父王曾經(jīng)赦免過的藍邑現(xiàn)如今卻是助王室平叛的大功臣,楚王章在冷靜下來后,同意了葉公的提議。
四月份,楚王章光復郢都后的第一條政令,就是宣布對楚國大赦,對白勝之亂的從叛者們加以赦免。
在詔令中,楚王章宣布,自己從此之后要”勵精為政,克己化人。使宗社固北辰之安,區(qū)寓致南風之泰……“
此令一出,楚國人心大定,贊譽之詞不絕于耳。
用一次大赦收拾人心后,楚王章再接再厲,下達了第二道政令,那便是讓葉公沈諸梁身兼令尹、司馬二職!
此政令一出,舉國震動。
要知道,楚國歷史上,以公族、縣公身份作為令尹、司馬并不少見,然而同時身兼兩職,卻是絕無僅有的!
這意味著,葉公一人獨攬楚國的軍政大權(quán),倘若他愿意,廢王自立都不無可能……
然而,楚王章一句話,卻讓所有人都閉了嘴。
“若無葉公扶危勤王,力挽狂瀾,郢都王宮里,此時坐著的還是叛賊白勝,以如此蓋世之功為令尹、司馬,可矣!”
這句話沒錯,兩年的叛亂,幾乎全是葉公一人居中運籌帷幄,慢慢轉(zhuǎn)劣勢為優(yōu)勢,最終擊敗叛軍的。如今的楚國內(nèi)亂剛定,就要面臨外患,一不小心可能會有亡國之虞,也的確需要一個老成穩(wěn)重之人統(tǒng)一國內(nèi)軍政。
楚王章這副將舉國都交付給葉公的舉動,可把沈諸梁感動得不行。他也不謙遜,接受令尹、司馬的綬印后,當即開府頒令,讓站在楚王章一頭的貴族縣公們各復其位,此舉讓舊貴族心滿意足。但同時,也保留了一些新法,提拔了大量在平叛中立下功勞的士、平民,讓他們做了中層的吏、將,以填補”漢濱之難“里死去的那數(shù)百貴族職位空缺。
在暗地里,沈諸梁是很感謝白勝臨走前這次瘋狂屠戮的,泥沙俱下后,楚國這條大河清澈了不少,沒了那些貴族的掣肘,加上大權(quán)獨攬,政令推行起來暢通無阻。
收拾殘局,重整朝綱后,葉公便開始將目光放向遠方了。
如今白勝本人和他的叛軍主力倒是沒了蹤跡,只能讓江南長沙等地的楚國城邑小心提防,但在東邊,白勝的老巢淮南,仍然處于獨立狀態(tài)。
葉公便請求楚王章,不如也往淮南那邊發(fā)一道大赦,只要淮南群舒諸邑有主動反正者,一律有功無罪!
然而郢都的反應(yīng)還是慢了半拍,就在五月初時,一個令人戰(zhàn)栗的消息傳來……
淮南,降趙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