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師師暗諷周舜華居心不良,周舜華原封不動地還了回來。周舜華另有所求,唐師師就沒有嗎?
趙承鈞本來在質問趙子詢,結果趙子詢一字未解釋,這幾個女子倒爭先恐后。趙承鈞對她們這些小心思毫無興趣,他甚至覺得自己停下來和唐師師說話就是個錯誤。趙承鈞收回視線,一言未發(fā),直接往院內走去。
趙子詢見狀,不敢耽擱,快步跟上。
唐師師正要和周舜華斗個高下,結果她還沒發(fā)功,她要爭取的目標人物就走了。唐師師意外了一瞬,立刻拋下周舜華,顛顛跟到里面。
燕安院的人見唐師師竟然走進來了,一齊投來震驚的目光。唐師師當做不知道,依然厚著臉皮跟在趙子詢身后,隨著趙子詢進屋。趙子詢訝異地往后掃了一眼,唐師師已經找好了地方,垂手靠在角落,像是個擺設一樣站好。
這一套動作行云流水,趙子詢都沒反應過來,唐師師就把自己擺好了。也不知道該說她識趣,還是不識趣。
趙承鈞已坐到主位,趙子詢不敢耽誤,趕緊進去。隔著一道隔斷門,唐師師聽到里面靖王的聲音不疾不徐響起:“這幾日,你的課業(yè)如何了?”
“父親有命,兒臣不敢懈怠。兒臣昨日寫了策論……”
案臺上金猊香爐徐徐吐出青煙,趙子詢的聲音混在香氣里,似乎也變得縹緲低沉了。周舜華和任鈺君不知道什么時候站在唐師師身邊,任鈺君嘴唇未動,從牙縫間輕輕蹦出一句話:“唐妹妹深謀遠慮,令人欽佩?!?br/>
任鈺君話中諷刺意味極濃,唐師師像是聽不懂任鈺君在嘲笑她一樣,含笑收下:“多謝夸獎,以后,你會一直欽佩下去的。”
里面趙子詢說完自己的策論之后,趙承鈞都沒怎么思考,就直接點出趙子詢疏漏之處。唐師師沒學過八股,不知道策論如何寫,但是僅是聽靖王的話,就能感覺到,趙承鈞的文學造詣在趙子詢之上。
唐師師微微意外了一下,靖王奉命駐守西北,她本以為,這種邊疆大吏都是武人呢。但是再想也不奇怪,靖王并不是普通武將,他是正一品親王,世宗的親生兒子。他一出生就有王位,不需要讀書科舉,自然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這并不代表他的文學差。
宮里連太監(jiān)都識字,耳濡目染之下,就算是最不學無術的皇子,也比寒門舉家之力供出來的讀書人強。
唐師師突然就想起了齊景勝,齊家也是商戶發(fā)家,全家人加起來字都不識幾個,沒想到這一代卻出了齊景勝這么一個好苗子。齊家老太爺高興的不得了,從小視齊景勝為家族希望,齊家好吃的好用的全緊著齊景勝。齊景勝的事跡傳到周圍人家,大家都羨慕不已,唐師師小時候,也當真覺得齊景勝是個極好的夫婿。
如果她沒有被蘇氏和唐燕燕算計,而是如約嫁給了齊景勝,她大概會一直這樣想下去。她會和齊家所有人一樣,畢生用崇拜的目光注視著齊景勝,心心念念指望著齊景勝高中。如果能撈個舉人夫人當當,大概就是她這一生最大的追求了。
然而現在,唐師師聽著靖王指點趙子詢功課,對過往生出種不過如此的想法。進士在京城都多如牛毛,何況舉人呢?文淵閣大學士見了太監(jiān),一樣得客客氣氣。
唐師師知道,她已經回不去了。在她的畫像被送給花鳥使的時候,她就注定要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趙承鈞指點,趙子詢受寵若驚,連忙逐字逐句記下。稟報完功課后,趙承鈞和趙子詢再沒有話題可說,父子兩人相對無言靜了一會,趙子詢尋機告退。趙子詢離開時朝后瞥了一眼,透過帷幔,能看到幾個女子站在隔扇門后,影影綽綽,身形窈窕。
趙子詢腳步微頓,他中途停下,對趙承鈞說:“父親,梧桐笨手笨腳,時常分不清書。兒臣想找兩個識字又靈巧的奴婢,跟著兒臣去學堂伺候筆墨?!?br/>
唐師師正在想齊景勝的事,隱約聽到學堂,一瞬間回神。唐師師暗暗警醒,她知道,劇情點來了。
這是千古難逢的機會,不光唐師師在意,周舜華和任鈺君心思也活絡起來。周舜華和任鈺君悄悄對視一眼,識字,細心,心靈手巧,最好有一定文學功底,她們兩人剛好合適。
周舜華拿不準要不要出頭,她想要低調過自己的日子,但也不能任由別人欺負。這么好的機會,錯過了,未必還有下次……
周舜華猶豫不定的時候,突然見唐師師上前一步,對著里面的人深深福身:“小女唐師師,在家中學過四書五經,大概的字都認得,常見的詩也能背個囫圇。小女不才,愿意為世子分憂?!?br/>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