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必錄,有過必舉。
乃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以來,踐行的準(zhǔn)則。
尤其是,此時正值大漢蓄力北伐,欲讓將士皆死力之際。
是故,一手促成氐王符章舉族內(nèi)遷的鄭璞,丞相在上表朝廷,請?zhí)熳釉t令封賞符章時,亦然表了鄭璞之功。
正式躍為雜號將軍:職遷討虜將軍。
只不過如今軍中各部,已然調(diào)度隸屬完畢,因而鄭璞并沒有被增兵。
或許,乃是大漢自先帝以來“職與權(quán)弗抵”之由吧,丞相與天子劉禪覺得遷職不增兵太敷衍,為了彰顯鄭璞之功,便以詔令形式賜婚。
待西鄉(xiāng)侯張家小女及笄后,便許給鄭璞。
先被丞相器異,后與天子成為連襟,大漢朝野皆知鄭璞未來必然成為國之重臣。
漢中諸將亦了然在胸。
雖無刻意結(jié)好,卻也不會故意苛難。
被先帝拔于行伍,從一無名小卒至國之藩籬的魏延,不曾有忘先帝的知遇之恩。
亦對如今天子劉禪忠心耿耿,甘愿百死不辭。
因而,知鄭璞與天子有所牽連后,便對鄭璞的桀驁收斂了幾分。
且,隨鄭璞而來的人,有一乃是傅僉。
傅肜忠烈報國,向來被軍中將士所贊嘆。
而魏延亦是義陽人,與傅僉先父傅肜有同鄉(xiāng)之誼,皆是先帝劉備客居新野時,應(yīng)募入行伍的袍澤。
今見傅僉成為鄭璞弟子,愛屋及烏下,亦不好作色而苛。
尤其是,鄭璞甫一至,便行禮言道。
“稟魏將軍,丞相遣我來此,名為佐事,實(shí)乃令我觀將軍用兵以裨益自身。還請將軍不以我愚鈍,不吝明之。”
既是以小輩自居,隱晦贊了魏延統(tǒng)兵之能。
又是直截了當(dāng),將自身不會多作置喙的意思告知。
讓魏延含笑捋胡,顧盼隱有自得。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jìn)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