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蓋著司禮監(jiān)大印的借條在京師某些官員手中互相傳遞。
每張寫明了欠債三十萬兩,十張加起來正好三百萬兩,這筆銀子是由山陰侯秦堪出面搶奪……
是的,沒錯,就是“搶奪”,秦堪的行為已被商人背后的官員們定了性。
秦堪出面,落款卻是劉瑾的名字,蓋的更是司禮監(jiān)的紅印……
朝中早有傳言,山陰侯秦堪與劉瑾向來不和睦,秦堪對商人們說是劉瑾借銀,所有人皆冷笑連連,打死也不信,然而司禮監(jiān)的紅印卻作不了假,……這二人到底是何關系?
整件事情撲朔迷離起來。
迷離歸迷離,敢搶大臣們的銀子,說什么也要跟他拼了!
不知何人帶頭,一封封參劾奏疏飛向內閣三位大學士的案頭,鋪天蓋地的奏疏里面,內容幾乎一樣,全是參劾劉瑾和秦堪,說二人狼狽為奸,強搶民財,妄殺商賈而令京師市井動蕩不安云云。
收到這么多參劾奏疏,內閣大學士能怎么辦?如今整個朝廷皆由劉瑾做主,內閣敢辦劉瑾嗎?秦堪深得圣眷,連劉瑾都怕他三分,內閣敢辦秦堪嗎?
內閣的做法很干脆,所有的奏疏全部往司禮監(jiān)一遞,三位大學士連一張如何處理的建議條子都沒下。
劉瑾被秦堪坑了一把,正在氣頭上,隨便翻了幾本奏疏便勃然大怒,第二日?;蕦m午門前的廣場上,三名叫囂聲音最大的言官被西廠番子活活杖斃。
大明的文官向來是不怕死不怕打的橫脾氣,三名言官被杖斃并沒有嚇住文官們,反而群情激憤。
鋪天蓋地的奏疏鍥而不舍地飛向內閣的同時,數(shù)十位官員跪在承天門前,面朝皇宮磕頭磕得血流如注,悲呼先帝的聲音此起彼伏,回蕩不絕。
同時,京師城內多數(shù)商鋪關門上板,雖不敢糾集成群鬧事。卻也以罷市的方式抗議劉瑾和秦堪為虎作倀。乒商賈良善。
事情鬧大了。
官員們不依不饒,商賈罷市,百姓柴米油鹽無著落,京師城內頓時彌漫著恐慌。
…………
…………
劉瑾快瘋了。他真的覺得自己快瘋了。司禮監(jiān)內捂著臉悲痛哭泣。和承天門外跪著的官員一樣,他也在悲呼著先帝。
這件事從頭到尾與他何干?都是秦堪鬧出來的,結果所有人的矛頭卻只指向他。憑什么?為什么?
半瘋狀態(tài)的劉瑾除了舉起屠刀,也沒有別的辦法,這本是一件欲辯難辯的事情。
商人罷市的第二天,西廠開始清場了。
承天門前,十余名跪地哭嚎的大臣被拿入詔獄,余者盡皆被水火棍驅散。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